從【地山謙】和【道德經】合看而有感的短文
多年前,在研究「道」的課題,閱讀【道德經】的時候,讀到第七十九章的其中幾句,有感而做了詮釋。
老子【道德經】第七十九章中的小小心得分享:
原文: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讀:
*和大怨
【和怨恨,同之有怨氣,一起斗狠】......
*必有餘怨
【必定會在往後有再生發更大的怨恨存在】......
*安可以為善
【所以,只有懂得保持安靜不燥,冷靜處位,不在乎冷言諷刺、挑釁怒罵的君子風度,才是最妥善高處優良的為善境界之道】......
*是以聖人執左契
【这也就是聰明有智慧的聖人明白要執持着,凡事都要往左邊的他方立場的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整體的局面,才是合理的表現】......
*而不責于人
【而不是急於對於錯誤的情況,就直指責備是他人的過失,而不去反省自己的行為舉止】......
*有德司契
【有良好品德修養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會以守持着相合投契和談的方式來與人相處】......
*無德司徹
【沒有良好品德修養的人,凡事都會看不開的與人計較透徹】......
*天道無親
【天理循環,人際交往的關係之中,沒有人會親近靠向以怒火據理力爭的一方,所以,就算是自己的親人,也不會因為有親戚關係而可以對無理的行為網開一面】......
*常與善人
【依據常態,人們都喜歡接近親和那些懂得以低心和解,主動平復燥怒火氣的善舉有德之人在一起】......
從以上的感受中,又會自然想起「易經」第十五卦「地山謙」的行為表現:
其簡述如下:
謙卦卦辭曰:
謙:亨,君子有終。
提示:
只有懂得謙和的人,才可以達致完滿的最終結果。
謙卦爻辭曰:
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
提示:
要用謙虛的態度來與眾人結上善緣,才能讓事事得到順利的幫助。
六二:鳴謙,貞吉。
象曰:鳴謙貞吉,中心得也。
提示:
不斷的以謙虛的態度來處事,以便讓自己成為謙虛的代表象徵,這樣一來,心想事成,一定很快就會圓夢!
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象曰:勞謙君子,萬民服也。
提示:
只要不斷的重複謙虛的舉動,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吉祥成就。
六四:無不利,撝謙。
象曰:無不利,撝謙;不違則也。
提示:
一定要相信這一個行動魅力,一定會讓自己的聲望得到良好的稱譽。
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提示:
只要能常以善意謙和的態度來與眾人相處,眾人一定會慢慢被自己的善心吸引而來到自己身邊,接著,甚至不會願意離自己而去,這樣的局面,簡直就有如征服了眾人的心,得到了一個善好的助益發展機緣。
上六:鳴謙,利用行師,征邑國。
象曰:鳴謙,志未得也。可用行師,征邑國也。
提示:
好好的保持如此的謙虛態度,自己的人脈領域,一定會無限的擴大,繼而使得自己的事業成就,會有極大的收穫體現。
以上的對應,大家不妨做個比較參看吧!
馬來西亞【太易人文教育書院】。【易經】後學
劉明昇 纂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