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易经』第二卦『坤为地』
谈一个自负的人应该自我反省的品德
『坤卦』卦辞曰: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提示:
我们在处事上,一定要有宽宏的量度来承受周围一切事态局面的起伏情势,还要有愿意细心聆听周围人们交涉谈话的品德修养,过程中,一定要保持冷静,让靠近自己的人们会感觉舒服,尽力做到在开口说话的时候,都是经过认真详尽消化之后,才说出内心表达的行为次序,整个过程,必须以积极理解全局的状态来就位处事,因为只有具备如此的品德休养,我们才能在与人交流过程中,可以更稳定的抓住事情的本质来下判断;事态演进中,绝对不能有自负和不愿意接受他人意见的观念存在,因为这样的态度,只会让我们在众人社群中,失去大家对我们的信任!总之,我们在处事上的品德表现,一定要体现出能够安稳冷静来与周围的人们达致和睦共处的圆融氛围,接着,才能确保我们可以得到吉祥如意的大好局面。
『坤卦』彖辞曰:
《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馬地類,行地無疆,柔順利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後順得常。西南得朋,乃與類行;東北喪朋,乃終有慶。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提示:
为人处事,一定要温顺和睦的与人相处,而且在行为表现上,一定要具有谦虚宽容和善的品德休养,因为只有具备如此良善行为的人,才能获得广大民众的爱待,从而才会有人愿意与我们接近,并会有想和我们合作的期许;所以,我们在为人处事上,千万不能自以为是,一定要设法和大家可以和睦共处在一起,是非常重要的观念。
『坤卦』象辞曰:
《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提示:
为人处事,最重要的品德修持,就是一定要以虚心的态度去宽容接受所有人所给予的意见,最重要的,一定要用心把对方所要表达的本质内容用心的把它听取出来,因为只有具备如此的宽容善和表现,我们才能做出详尽准确的对应举动。
『坤卦』爻辞曰:
初六:履霜,堅冰至。
象曰: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提示:
我们的性格常常会在不经意的情况底下,会有过于自信而产生自负的表现,所以,我们应当时刻以警惕反省的修持来节约自己,在处事过程中,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以为自己可以百分百掌握任何的局面,要相信任何时候,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问题,是会相继接踵而来,所以在事态的演进中,要认知不可能会有永远平静而没有起伏的情况!所以,即使我们在问题产生并得到解决以后,实际上,我们还是要有防患未然的意识存在,切记为人处世不能存有一意孤行的认为自己是完全聪明和绝对的观念。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象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
提示:
我们的品德,只要维持着耿直、公正、宽容和大方的宏观大气表现,其实在我们的人生里,就算没有一项特别的专业才华,或是没有让人们倍感尊重敬仰的社会荣衔地位,也不用担心自己在生活中,会有对自己有不利的情况出现。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無成有終。
象曰: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提示:
我们在行为表现上,如果可以常保谦虚低心的态度来与人们交涉,并尽量以承载理解他人的想法来处事,我们虽然在交谈的氛围里,似乎让旁人以为我们好像没有自己的特殊主见,但是在整体上,由于我们做到了可以宽容收纳之情绪智慧,当然在实质上,我们已经掌握了周围本质的重心点,所以,自然的,可以确保我们能常处于不危险的安全的立场。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象曰:括囊無咎,慎不害也。
提示:
我们在日常与人相处的时候,其实本来就应该养成先聆听再发表的习惯,因为只有如此的品德表现,才能确保我们在任何时候,不会有得罪别人的危机存在;当然,久而久之,可能会培养出一种不与人相争的静心良善的品德,若在争取优越的表现上,可能会有迟缓或不能得到第一的情况出现,但在整体上,也由于处事过得平淡怡静,继而也可以确保自己不会有危险的情况出现。
六五:黄裳,元吉。
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提示:
我们要能得到真正的受到尊重,其实最重要的关键处,就是要能具有黄宽容纳度极广的心境,因为只有具备如此的高尚品德修养,我们才算得上是归属于德高望重的境界之中,从而可以让自己在任何时候的处事上,可以得到吉祥完美的结果。
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黄。
象曰:龍戰於野,其道窮也。
提示:
我们就算要向他人提出意见,实际上,也是需要经过详尽的思考和分析之后,才将所要表答的内容以诚恳和睦的方式给一一的道出,因为只有具备如此亲善真诚的沟通智商,我们所说的话,才会被人们给接受,否则,可能就会导致自己所要提出的意见,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听下去!甚至搞得大家相互之间的感情,慢慢陷入决裂的危机!
用六:利永貞。
象曰: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提示:
为了有很好的人事关系 ,其实我们应该常常保持与人交融和睦、亲切友善,而且可以耐心聆听他人意见的品德修为,永远让人感觉我们是事事都能稳健安处,并时时可信赖的人,因为只有具备如此品德修为,才能确保我们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然的得到善缘助益。
馬來西亞「太易人文教育書院」。「易經」後學
劉明昇 纂述